恒星寿命与环境温度
恒星寿命有的可达千亿年,有的却只有几百万年,差别为啥如此之大
晴朗的夜空中,我们所能看到的星星大部分都是恒星,除了距离因素之外,通常是质量越大的恒星越亮,越小的恒星越暗(红矮星和橙矮星无法直接目视)。但是也是质量越大越亮的恒星的寿命越短,而越小越暗的恒星寿命越长,这又是为什么呢?
根据质量大小的不同,恒星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型,简单来说,从小到大就是红矮星、橙矮星、黄矮星、蓝矮星、蓝巨星、超巨星和特超巨星等。其中以红矮星的寿命最长,预估可达数千甚至上万亿年,而特超巨星的寿命最短,通常不超300万年。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别呢?
一丶中子核裂变的程度不同
宇宙的所有天体都是从中子裂变而形成的。行星和小行星由于质量小,其中心压力不能阻止中子裂变,所以行星的中子彻底裂变形成了各种分子。而恒星的质量大,其中心压力大,使其在中子燃烧过程,最后会形成一个中子核。红矮星在恒星中质量最小其中心压力最小,最后保留住的中子核最小,中子核只占红矮星总质量的五分之一。也就是说红矮星由中子裂变形成的氢离子最多。超巨星质量巨大,其中心的压力非常大,所以在超巨星的中心,形成了一个超巨中子核,其质量是超巨星五分之四。也就是说超巨星外层只有很薄的一层等离子体。